【卡車之家 原創】說起新能源卡車,很多卡友總覺得跟自己距離還是太遠了,“跑不遠吧?”“這車挺貴的吧?”但從新能源卡車近些年的發展趨勢來看,得益于對運輸場景的精準拿捏、國家的補貼政策、排放升級的促進,其確實在2021年迎來了一個小高潮,在卡車中的占比進一步擴大,這一波“逆風飛翔”,讓很多人對新能源卡車的信心大增。
本期,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下新能源重卡的三大技術路線,它們分別是:純電動,混合動力、燃料電池。那么它們分別是如何實現的呢?各自又有何優劣呢?帶著這些疑問,小編帶你快速了解一下。
電動重卡顧名思義就是以車載電源為動力,用電機驅動車輪行駛的重卡。與傳統的內燃機重卡相比,電動重卡最直接的區別就是“發動機”不一樣了,純電動重卡使用了電動機代替了傳統的柴油/汽油發動機,以電池組代替了燃油,在電控系統的控制下以電動機提供動力驅動車輛前行。電池、電控、電機也便是我們常提到的“三電系統”,“三電”的技術優劣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車的性能。
純電動重卡的驅動形式主要有三種,分別是中心電機驅動、中央電機驅動橋、輪邊電機驅動橋等方案。
中心電機驅動方案,與傳統燃油車的布置方式基本一致,取消了發動機和離合器,用驅動電機連接變速器,原車平臺的借用程度最高。
中央電機驅動橋方案在原傳動驅動橋主減速器的位置上集成驅動電機(一般采用橫置)、變速器等零部件,集成度高,布置空間占用小。
輪邊電機方案將兩個驅動電機及變速器分別集成在車橋左右兩側,由兩個電機分別驅動該側的車輪。
而從補能方式上看,電動重卡大致可以分為充電式和換電式重卡。由于換電式重卡很好解決了續航和補能效率的短板,再疊加車電分離的銷售模式,大大提升了換電式重卡的競爭力和吸引力。據了解在2021年間,所有純電重卡銷售數量中換電車型占比高達43%。
作為時下最流行的換電模式,其大幅度減少了車輛補能時間,F在的換電重卡更換動力電池的時間僅約5分鐘,甚至可以媲美燃油重卡加油的速度,這使得重卡出勤率以及相應的日行駛里程大幅提升,進一步降低了使用成本。
此外,換電式重卡大多還提供車電分離的電池租賃金融方案,這可以大大降低客戶購置車輛的資金壓力。
并且換電重卡模式更受政策偏愛,如高排放企業為滿足碳中和要求,給予純電卡車在運輸趟數、運輸價格等方面的優待,以提升新能源車輛使用比例,避免節能減排未達標帶來的減產懲罰風險。
不過換電模式現在也有一些痛點亟待解決,由于電池廠家不一、換電模式不同(如頂換模式、側向換電模式和整體雙側換電模式等)導致接口標準尚未統一,這使得不同品牌、不同換電模式間難以通用,間接增加了建設成本。這一點需要在主機廠、換電站和電池廠商之間共同構建標準統一的換電模式才能加快其發展。
在短駁運輸場景下,純電動重卡尤其是換電式重卡可以說是廣受好評,不僅實現了節能減排的功效,對于降低運營成本也有極大提升。不過純電動重卡的發展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約,如自重、配套設施建設、價格等,并且在中長途運輸場景下純電動重卡也難以有大的作為。
補能用時:快充普遍在1-2個小時,換電式重卡的換電用時僅5分鐘左右;
續航里程:常見的280kW·h重卡的續航里程在200公里左右;
經濟性:我們以配備282kW·h電池可續航約200KM的換電重卡為例,使用換電或充電的方式進行補能,約300元便可續航200KM,約合1.5元/公里。而同樣的工況下使用柴油重卡跑200KM,按每百公里35個油,每升7.5元計算的話,跑200公里需加油525元左右,約合2.625元/公里。
如果按每年運營15萬公里計算,電動重卡一年用電費用約225000元,柴油重卡燃油消耗約393750元。如果將保養維護方面計算進去,電動重卡可節省的就更多了,實際使用成本或不到柴油重卡的一半。
● 優點:
經濟性最佳、政策支持較多。
● 劣勢:
續航較短、自重較重、充電較不方便、換電模式標準不統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