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車之家 原創】新能源車輛續航里程的多少,一直是卡友們所關注的焦點話題。很多卡友在使用過程中發現,車輛的宣傳里程往往與實際使用時的里程有一定差異。例如,我們常見的40-60度電的VAN和小微卡,宣傳手冊上公里數多在280-320公里左右,而電池容量在80-100度的輕卡,宣傳公里數普遍在300-400公里之間,其實這里指的是工況法測試下的續航里程。
我國目前主要測試電動車續航里程的有CLTC、WLTC以及NEDC等多種測試標準,相信對于剛接觸純電動產品的卡友來說,看到這些標準真的是不知所云。那么這幾種工況測試法之間有何區別?哪種方法測出的數據更為準確?接下來我們就好好給大家解析一下。
NEDC工況也被稱為“新標歐洲循環測試”,雖然是歐洲的續航測試標準,但國內從2003年之后,機動車排放和油耗的測試標準一直都在參考歐洲續航測試方法和NED標準。如今隨著新能源市場的火熱,這一套又被運用在新能源汽車續航測試當中,因此國內許多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也都使用了NEDC綜合工況這一標準進行測試。
NEDC又是如何測試車輛續航里程的呢?NEDC測試是將車輛放在室內的試驗臺架進行測試,測試時間為1180秒,行駛距離11km,以城市郊區4:1的比例測試續航。由于室內沒有任何風和各種坡道阻力,那么就需要通過臺架上的滾筒來模擬不同工況下的行車狀況,當車輛輪胎與滾動接觸時,試驗臺架的電機會控制滾筒的轉動力量,來模擬出相對真實的行車條件。
從我們查閱到的資料和NEDC工況的測試標準來看,其中大約21%的時間車輛是處于加速狀態,大約15%的時間車輛處于減速狀態,大約40%的時間車輛是處于巡航狀態,大約25%的時間車輛是停車狀態。在模擬市區工況下,車輛平均時速為18.5km/h,最高時速不超過50km/h。在模擬郊區工況下,車輛平均時速為62km/h,最高時速不超過120km/h。
從我們了解到的信息,以及NEDC標準中的平均車速來看,無論是市區還是郊縣工況下,一般會比實際車速低不少,并且在全程的測試中,車內的空調、大燈以及電子設備等都處于關閉狀態,也不會考慮到當下車輛負載、氣溫等,因此與現實當中的用車情況相差甚多。而且不同于燃油車,電動車在低平均車速情況下,其續航里程相對來說就會更長,尤其在平均車速60km/h以下,電池能量消耗會較為理想。
這套NEDC標準于八十年代制定開發,九十年代開始普及使用,至今已有30多年,據悉NEDC測試標準最后一次更新優化還是1997年,與現階段的實際情況有著不小的差距。從當下來看,這套標準似乎已經過時,呈現出來的測試方式也不太接近于真實用車情況。那么直到2020年,NEDC才逐漸被WLTC標準所取代。
WLTC(WLTP世界輕型車測試規程)該項測試標準取代了國內使用多年的NEDC標準,成為國內新車續航里程和能耗的測試新標準,其嚴格度也要比NEDC高了不少。
不同于理想化的NEDC,WLTC模擬了更為真實的用車場景,分別有城市、城郊、鄉村、高速公路四種道路狀況,對應低速、中速、高速以及超高速四種車速,相當于我們駕駛車輛從低速到高速行車的這么一個過程。同時還增加了乘客、貨物等負載情況,車輛的滾動阻力、上坡、急加速剎車以及空調、電子設備的使用等不確定因素,也被納入到了測試范圍。
在WLTC工況測試下,車輛將進行1800秒測試,里程約23.27公里,平均車速達到了比較高的46.54km/h,無論是測試時間還是公里數,都要比NEDC更長。
從我們查閱到的資料和WLTC工況的測試標準來看,其中城市路況占589秒(低速),城郊路段占433秒(中速)、鄉村路段占455秒(高速)、高速公路占323秒(超高速)。對應的最高速度分別為56.5km/h、76.6km/h、97.4km/h以及131.3km/h,完全覆蓋了城區道路以及高架、快速路、環城路和高速公路等多種工況,其最大車速、最大加速度都有明顯提升,并且加減速的操作也能夠會更為頻繁,力求更貼近日常使用場景。
可以發現,車輛除了在低速工況下車速小于60km/h,其余都是超過了這個數值,整體平均車速要比NEDC高不少,這也意味著車輛的耗電量更大,所測出來的續航公里含金量更高。
不過由于WLTC測試標準是由日本、美國、歐盟等共同制定,131km/h的超高速情況在國內道路并不適用,而且低速情況也偏少,與國內用車環境還是有一定區別。不過該測試同樣可體現車輛的整體功耗和續航情況,也具備了較高的參考價值。
國內道路條件和用車特點與國外大相徑庭,為了讓測試更加精準,CLTC工況測試標準至此誕生。CLTC也被稱作中國輕型車測試工況,根據國家工信部發布的最新規劃,2025年前,國內所有在售新能源汽車都將采用CLTC標準。
據信息顯示,CLTC標準由中汽研中心牽頭,采集了在大量在中國道路上行駛車輛的數據,是基于國內41座城市、3832輛車輛信息來進行基礎標定,其累計實驗里程約3278萬公里,并收集了這些車輛的動力特性、運動特征以及用車環境,同時與GIS(交通低頻大數據)匹配,以獲取最貼近國內道路的數據。
CLTC測試范圍覆蓋傳統乘用車、輕型商用車和新能源汽車,同時還增加高溫和低溫下使用空調的實驗,相對來講會更加客觀,可以說是因地制宜完全適合國內的一套標準。
從我們查閱到的資料和CLTC工況的測試標準來看,新的CLTC標準包含城市、郊區和高速三個測試階段,其測試時間為1800秒,行駛里程約14.5公里,時間與WLTC標準一樣,不過行駛里程有所減少。該測試的最高車速為114km/h,平均車速僅有28.96km/h,比NEDC的33.68km/h還要低,更遠低于WLTP的46.54km/h。因此,也有數據顯示,CLTC所測出來的續航數據會比WLTP更高。
其實考慮到國內擁堵的道路狀況和新能源汽車的使用特點,在城區工況下行駛的情況可能會更多,中長途情況相對較少。這樣一來,平均車速就會更低,怠速比例也會增加,車輛更多的是在中速和低速模式下行駛。同時結合新能源汽車的制動能量回收系統,因此從理論上來看,更低的平均車速、更小的最高時速下所測出的續航里程也會更長,CLTC在這方面明顯考量的更多。
各工況測試對比 | |||
---|---|---|---|
測試特征 | NEDC | WLTC | CLTC |
運行時間/s | 1180 | 1800 | 1800 |
行駛里程/km | 11 | 23.27 | 14.48 |
最大車速(km/h) | 120 | 131.3 | 114 |
平均車速(km/h) | 33.68 | 46.54 | 28.96 |
那么這三種工況測試標準哪個最接近實際用車續航呢?對此,我們也向成都九運服務站的技術人員進行了咨詢,他們表示,無論是NEDC、WLTC還是CLTC等標準,本質上都是用來體現和反應新能源汽車在某一標準下的續航里程,勢必會與實際工況有一些差異,想要完全貼合真實用車場景其實也很難,畢竟每個人的用車環境都會不同,只能盡量取中間值來測出對應的參考數據。
例如你經常跑快速路或者高速公路,且平均車速高,那么WLTC所測出來的續航里程或許更適合你去參考。反之,如果你主要是在擁堵的城市里用車,整體平均車速偏低,高速路涉及的比較少,那么CLTC標準下的測試數據或許就更適合你。
當然,在卡友日常實際運輸當中,我們的駕駛習慣和運營工況也會直接影響車輛續航里程。比如說是否經常打開空調開制熱或制冷,駕駛時是否經常急剎或急加速、整體車速起伏較大,所駕駛的卡車載貨是重載還是輕載、拉了多少噸,當地規整的平路多還是陡峭的坡道多等等情況,都會直接影響車輛續航。
另外,新能源車輛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車輛電量大約處于15%-20%低電量時,部分車型可能會將車速限制在40km/h以下,并且電機的性能也會進行大幅限制,其目的就是在更低的車速下和性能下來減少車輛電能消耗。因此,卡友們為了避免此類情況出現,還是要結合自己的使用場景來分析出車輛的實際續航,表顯續航可能并非那么準確,同時還要規劃好行車線路和充電站位置,確保足夠的電量。
● 編后語:
這些測試標準僅是為卡友們提供相應的參考,具體行駛里程有多遠相信大家心里也都清楚。同時據了解,CLTC標準未來也將不斷更新完善,或許將成為我國未來新能源汽車的主流測試標準。各位卡友,你們的新能源貨車行駛里程與宣傳的一樣遠嗎?歡迎在評論去留言告訴我們。(文/龔弋新)